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,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,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,加强对儿童
托育全过程监管,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。
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,对于托育服务的需求再次上升到显性层面。
谁来照顾这些年幼的孩子,特别是0-3岁的婴幼儿?是否有相关的专业人才?建立照护中心的资金、场所如何解决?
昨天,多名代表、委员、专家对此给出了建议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惠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黄细花
“鼓励公立园接收3岁以下幼童”
“当前,广大家庭特别是城市家庭以及职业女性迫切需要3岁以下儿童托育服务的支持。但是,由于3岁以下儿童照料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、机构运营风险压力大等因素,托育机构发展缓慢,服务供给严重不足。”对这些问题,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、广东省惠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黄细花给予关注。
这并不是她首次关注这个话题,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,她曾递交《关于将婴幼儿托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的建议》。
鼓励为职工提供福利托育服务
在黄细花看来,当前3岁以下儿童托育服务机构建设存在“公办缺位”的问题,“公办托育服务机构数量很少,尤其是公办幼儿园向下延伸招收3岁以下儿童的托班严重萎缩。”
此外,民办“缺路”的问题也存在。
社会力量主办托育服务机构缺乏应有支持,不是找不到“门槛”就是“门槛过高”,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想开办婴幼儿日间照料中心、全日制托育服务
早教中心,有的想在社区开设小型互助式托育服务机构,大多数难以获得设置许可。
她建议建立政府主导的托育服务管理体制,即按照“谁审批谁监管”、“谁主管谁负责”的原则,建议确立由教育部门牵头、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政府托育服务管理机制。
此外,还要鼓励支持多元共建托育服务机构。